東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現在位置:首頁 / 綠能新聞 / 新聞專區

新聞專區

2015-04-09

能源政策保守 台灣有發展風電實力

風力發電與其他能源相比,是較為年輕的技術,發展仍不到30年。根據調查,在全世界最優良的前18個離岸風場中,台灣海峽擁有16個。另一項資料則顯示,台灣擁有的風力資源,在全世界排行前三名。

這些數據對於缺乏自產能源、98%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那麼,為何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速度,風力發電的比重占能源使用量仍然偏低呢?

我認為,這與政府發展能源政策的心態相對保守有關。舉例來說,蓋20支風機大概只需要6個月便可完工,但光是跑件程序卻需耗時6年,過多的行政障礙,使得台灣風力發電比率始終偏低。

事實上,與發電效益較高、全年可達九成以上滿發的核能相比,風力發電因受限天然氣候,發電量只有核能的三分之一,但若從裝置容量比較,核四廠為2700MW,但全台陸上加上海上風機的裝置容量卻可達到1.2~1.3萬MW,顯示台灣絕對有發展風力發電的實力。

經過評估,台灣西部沿海及臨海500公尺的山丘地,都適宜進行風力發電的點狀開發。至於海上風機,因成本過高、一度電要5元,仍要取決大家選擇自己究竟「想用哪種電」。

另一方面,在台灣推動風力發電,許多人也會提到民間風力發電廠的設置與地方的抗爭。英華威自2006年開始在台建造第一座風力發電廠迄今,期間曾遭遇當地居民抗爭,但諸如風力發電、造橋鋪路甚至蓋學校,只要是開發行為,難免對環境造成影響,而進入地方都難以避免抗爭問題。

風力發電會遇到抗爭,大多是因為民眾對新的事物不了解,擔心風力發電有噪音,擔憂切身權益受損。

其實,與核能或其他能源發電裝置相比,風力發電廠因相對開放,民眾想要了解風力發電帶來的各項問題,甚至可以靠近機組,實際了解噪音影響。因此,過去這幾年英華威一直致力加強宣傳,同時提高地方回饋,降低民眾對新式發電設備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