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現在位置:首頁 / 綠能新聞 / 新聞專區

新聞專區

2014-11-17

能源會議 從尊重市場機制開始

為因應未來國內外情勢及核四封存後可能面臨電力供應問題,政府積極籌備中的全國能源會議,特別聚焦在「未來電力哪裡來?」主題,將討論三大核心議題,包括「需求有效節流」、「供給穩定開源」、「環境低碳永續」。

這次全國能源會議,有別於過去,先以公開、透明方式,由政府和民眾研提有關資訊,再交由各領域專家依一致性的檢視原則,進行「專業釐清」。充分瞭解客觀資訊後,再召開分區及各團體因應策略意見,經由網路徵詢意見,最後再召開全體大會。透過多元管道對話,達成民眾「深度參與」與「多元發聲」的目的。此種方式,可以避免重蹈過去政府和民間流於表象的討論或意識型態之爭辯的困境,值得肯定。

但就三大核心議題而言,分開討論供給、需求和環境永續,忽略彼此的關聯以及優先順序,則有商榷的餘地。因為,今天台灣能源問題的困境,無論如何增加能源供給都不是答案。例如廢核,姑不論電力是否足夠,改用火力(煤、油、氣)發電,必然導致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汙增加,即無法實現環境低碳永續的目標;如用再生能源,受限於客觀環境,成本太高,短期內無法成為主要電力來源,不是供應不足,就是電費非漲不可。

根據工研院提供的資料,雖然近年來我國的電力密集度(即每生產一單位的GDP所耗用的電力度數)有些改善,但仍然高達0.5,比全球平均數0.38高出甚多,僅比金磚四國好些。而從各部門用電占比來看,占GDP貢獻不到三成的工業,用電占比將近六成,比南韓的52%或日英法美30%以下高出甚多。而從用電成長倍率來看,過去20年OECD、全球、台灣及我國主要經濟競爭對手亞洲四小龍分別為1.4、1.9、2.8及3.5倍,均可見我國能源消耗偏高,效率偏低的事實。

換言之,我國和金磚四國、亞洲主要競爭對手一樣,為了發展經濟而過度消費能源或未能有效提升能源效率。何以致之?顯然是為了發展經濟而刻意壓低能源價格,特別是工業電費比民生電費更便宜,導致工業部門的電力消費占比和經濟貢獻成反比的現象。

因此,解決台灣能源問題的當前急務顯然在於需求面的管理,也就是要設法抑制過度的能源消費和無效率的能源使用。最直接有效的對策,傳統的作法是,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研議節能租稅誘因、加強研發節能科技、擴大查核輔導制度或加強節能教育與宣導等,但這些制式的答案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為產業結構耗能和能源效率低落是能源價格偏低造成的果,不能倒果為因;租稅獎勵過去盛行,政府在節能科技研發也投入不少資源,在這些政策工具裡打轉,徒然浪費公共資源而已。

最正確的能源政策就是讓能源價格合理化,讓能源價格反映生產成本、外部成本(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跨代使用成本。大家應該正視台灣能源價格比生產能源國家還低的荒謬現象,應尊重市場機制,讓能源價格調整至反映成本的合理水準,必要時課徵綠色稅制(包括能源稅費和環境稅費),透過以價制量的方式,讓民眾珍惜能源,抑制浪費現象,能源效率自然提升,產業結構自然朝向低耗能和環境友善的方向調整,環境品質才能改善,甚至減輕能源供給面的壓力,讓再生能源可望縮小成本差距而有發展的空間,政府也才有財源從事節能技術的研發。

我們建議能源主管機關和環保團體先建立能源價格合理化的共識,評估能減少能源消費或提升能源效率的效果,再從能源缺口中找尋能源供給和環境永續的答案。環保團體和工商界千萬不能再掉入「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困境。